这个画面确实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那天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本来是庄严肃穆的场合,却因为一段视频引发热议。
画面里五十岁左右的谢妈妈被两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架着腿举过头顶,四仰八叉的姿势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有网友在直播间吐槽:"这哪是看升旗,分明是看杂耍!"更有人直言:"当妈的自己不嫌害臊?"
事情发酵后,粉丝群里分成了两派。有支持者搬出"老母亲腿脚不便"的说法:"要不是站不动,谁愿意让人当众举着?"可马上就有明白人反驳:"旁边穿红裙的小妹不也看得费劲?怎么就她老人家享受特殊待遇?"更蹊跷的是,现场明明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偏巧只有谢妈妈被"重点照顾"。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举人的动作明显经过排练——左边的壮汉托着膝盖,右边的小伙扶着脚踝,两人配合得跟演双簧似的。
要说这里头没有猫腻,鬼才信。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哪个流量不是明码标价?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商家找"素人"带货,动辄要价几十万。谢妈妈这波操作,摆明了是把老人当金字招牌。想想看,五六十岁的中年女性群体,哪个不疼孩子?看到"婆婆"被人伺候着看升旗,多少人会联想到"孝顺好儿郎"的人设?更别说评论区里早有托儿带节奏:"给阿姨买了三箱阿胶!"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某网红让八旬老父跳女团舞的事。当时也是打着"孝顺"旗号,结果被扒出老父亲关节有伤根本不能跳舞。现在某些商家为了流量,早就把道德伦理抛到九霄云外。心理学上有个"道德许可效应",就是说当人们觉得做了件好事,就能心安理得干坏事。就像这次举人事件,粉丝们会觉得"我买产品就是支持孝道",商家则暗戳戳把亲情当筹码。
更值得玩味的是网友的反应。有人痛骂"吃相难看",也有人调侃"不看画面只听声音"。最魔幻的是,有营销号放出谢妈妈在直播间带货的数据,当天销售额暴涨三倍。这哪是意外走红?分明是精心设计的"苦情戏"。就像社会学者李教授说的:"现在有些直播把苦难当卖点,把畸形当特色,完全不顾社会公序良俗。"
这事摊开说,谢妈妈真就心甘情愿?要换成咱们自己,五十岁的人了被人当众架在脖子上,脸皮厚的也得挂不住。但架不住有人给钱啊。有知情人透露,这类商业活动通常会给"演员"报酬,按分钟计费。更夸张的是,有些团队会提前给老人洗脑:"这是为你儿子积福""过了这村没这店"。用这种道德绑架的手段,把老人变成赚钱工具。
看着评论区里"孝感动天"的留言,真让人脊背发凉。什么时候开始,亲情变成了一场交易?商家利用人伦情感牟利,粉丝用消费行为自我感动,老人被迫成为提线木偶。这让我想起春晚小品《如此孝顺》,里面子女给老人买各种保健品,结果全是智商税。现在倒好,连看升旗都要搞道德绑架式营销。
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的蔓延。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儿媳给婆婆洗脚"、"儿子给爹洗头"的摆拍视频,点赞高的还能接广告。有记者暗访发现,这些视频背后都有MCN机构运作,一条视频报价从三千到十万不等。当亲情变成流量密码,当孝道沦为营销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社会信任,更是人性最基本的温度。
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作为观众,别看到"感人"场面就自动脑补美好故事。多问一句:这视频谁拍的?谁在受益?有没有剧本?就像这次举人事件,稍微查证就能发现端倪——天安门广场管理严格,普通游客根本不让靠近护栏,谢妈妈一家却能随意进出,还安排专人拍摄,这背景能简单得了?
最后想说,爱国教育不该靠作秀。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是每个公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而不是把庄严场合变成网红打卡地。就像有位网友说的:"要是真爱国,就该安安静静看升旗,而不是把老人当道具博眼球。"这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各位看官,您怎么看这事儿?是觉得孝心可嘉,还是觉得吃相难看?您家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处理?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